五一假期,一位特殊的客人特意从北京赶来瑞金,他说,他要来这里揭开一段尘封75年的历史,完成75年来的一个心愿,他就是牺牲在铜钵山的革命烈士赵宝成的儿子——石毅老先生。
赵宝成烈士:
铜钵山上留忠魂
说起赵宝成,不少人觉得陌生。但熟悉苏区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也是叶坪革命旧址群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和位于沙洲坝的中央政府大礼堂等苏维埃共和国六大标志性建筑的主持者。站在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留念合照,石老感慨道:“看着父亲曾经负责修建的建筑,75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感受到父亲。”
虽然父母都曾在瑞金战斗生活,但出生在山西翼城的石毅,却从未到过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一直都想来瑞金,可是条件不成熟。”石毅告诉笔者。原来赵宝成在1934年负责中央苏区红色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工程具体管理中存在贪污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受到牵连,被“撤销总务厅厅长一职,判罚苦工一年”。1935年红军长征后,留守在中央苏区的赵宝成,在九堡山区与敌奋战,与游击队员们一同牺牲在铜钵山。因为负责红色建筑修建时存在贪污问题,赵宝成一直被人误解成“贪污犯”,而在九堡铜钵山牺牲后,由于当时并无幸存者,一直不为人知,赵宝成也就从此变得“下落不明”。1935年,在石毅6岁时,石毅的母亲石澹峰从苏区回到山西翼城,从此母子相互依靠。“小时候曾问过母亲父亲的下落,可母亲每次都说父亲留洋去了。”石毅回忆道。在后来寻访父亲的过程中,石毅致信父亲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对方也回信说查无此人。
直到一张照片的出现,才让故事出现了转机。1944年,石澹峰的学生把当年送给她留作纪念的照片转送给石澹峰,这张照片是
文革中,赵宝成又被诬蔑为“假烈士”,石澹峰被诬为“叛徒”。从此,石毅又开始了为父母伸张正义之路。1988年,通过石毅十几年的努力,党组织重新为赵宝成挂匾,为石澹峰彻底平反,这时,他已是两鬓斑白。虽然赵宝成已被评为烈士,可不少人对他历史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
岁月无情,历史不该被遗忘和误解。75年后,由于朋友的牵线搭桥,81岁高龄的石毅带着女儿石秋励一同回到瑞金,追寻父亲赵宝成的足迹,还原历史的真相。